当前位置: 首页 » 直属单位 » 油料研究所 » 科技服务

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贵州织金县科技特派员百花齐放

发布时间:   字号: [ ]  视力保护色:

夏日夜间,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桂果镇红托竹荪示范基地里,科技特派员李启华正打着手电筒查看菌棒生长情况。“晚上湿度要保持在85%以上,这是反季节栽培的关键。”他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对农户叮嘱。这样的场景,是织金县2025年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日常缩影。作为贵州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,织金县正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,将农业科技转化为乡村发展的核心动力。

科技特派员正查看菌棒生长情况(织金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供图)

体制机制创新:构建三级服务网络

织金县科技管理部门以“一业一团、一村一员”为目标,构建起“县级特派团—乡镇工作站—村级技术员”三级服务网络。2025年,各级共选派304名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我县产业发展,其中,省级28名、市级46名、县级230名,覆盖33个乡镇(街道)的主导产业。在皂角产业核心区猫场镇,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雷红涛带领的特派团建立“高校—企业—农户”协同创新模式,研发的皂角多糖提取技术使原料利用率提升40%,带动300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1.2万元。

织金创新实施“五个一”服务标准,要求每位科技特派员配备工作马甲、服务包、工作日志等装备,在村务公开栏悬挂含联系方式的便民服务卡。后寨乡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墙上的“服务地图”格外醒目,标注着12名特派员的服务区域、产业类型和技术专长,农户遇到种植难题,可按图索骥快速找到对应专家,使技术响应时间从平均3天缩短至4小时。

织金县科技特派员专家组合照(织金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供图)

产业升级实践:从技术示范到品牌培育

在实兴乡的智慧农业大棚里,一套由贵州大学研发的环境监测系统正在运行,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土壤墒情、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。“这套系统能根据数据自动调节灌溉和通风,竹荪产量提高了30%。”科技特派员王鹏演示道。2025年,织金县在17个乡镇建设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,推广智能种植、绿色防控等新技术28项,其中红托竹荪立体栽培模式创下亩产干品137.93公斤的纪录,较传统模式增收2000元/亩。

品牌建设成为科技赋能的重要抓手。科技特派员团队协助织金竹荪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制定《织金竹荪团体标准》(T/CAI 167—2022),并推动“金荪1号”“金荪2号”等自主品种认定。在2025年贵阳农交会上,采用标准化种植的织金竹荪以每公斤260元的价格俏销,较普通产品溢价45%。科技特派员通过“品种—技术—标准—品牌”全链条赋能,使织金农业产业附加值平均提升35%。

科技特派员正查看土壤情况(织金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供图)

组团帮扶实效:科技下沉破解产业难题

近期,在少普镇菜林村“大豆-玉米带状复合种植”示范基地,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李德文团队引进的“瑞黄1号”大豆表现出耐密植、耐贫瘠的特性,针对田间卷叶虫爆发风险,团队现场指导农户在下午5点后喷施广谱性杀虫剂,及时控制病虫害蔓延。在珠藏镇群丰村辣椒基地,科技特派员苏丹去年试种成功的“辣研509”等5个新品种,带动贵州柏昌农业有限公司扩大种植规模,预计亩产收益提升30%以上。

阿弓镇的优质稻示范田更是见证了科技特派员的精准帮扶。“以前种的民优63产量高但口感差,李德文老师推荐的‘宁香粳9号’不仅亩产达509.56公斤,连田坎边都能闻到稻香味。”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负责人高垚说。这类组团式帮扶模式已在全县建成3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示范基地,实现水稻、大豆、辣椒等作物从品种筛选到田间管理的全流程技术覆盖。

科技特派员正查看树苗生长情况(织金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供图)

人才培育工程:打造带不走的技术队伍

“以前靠经验,现在看数据。”参加完科技特派员培训的熊家场镇种植户张成举,正用手机APP查看茶园病虫害预警。2025年,织金县实施“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培育计划”,科技特派员通过“田间课堂”“线上直播”等形式开展培训204场次,培育3600余名“土专家”。在桂果镇,李启华团队创建“1+10+100”帮带模式(1名特派员带10名骨干、10名骨干带100户农户),培养出56名掌握液体菌种技术的本土技术员。

织金县科技特派团技术培训会(织金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供图)

长效保障体系:激发创新持久动力

“现在有了‘科技特派员之家’,我们下乡有地方歇脚、搞研讨。”省级科技特派员郑秀艳指着惠民街道的多功能服务中心说。“织金县科技特派员之家”,设置接待区、报告厅、休息室、会议室等功能区,为科技特派员打造一个集学术交流、技术分享、洽谈交友、休息调整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温馨家园。建设以集学术交流、技术培训于一体的服务载体,并为县级科技特派员购买100万元保额的意外险。

当晨曦掠过织金洞景区,科技特派员们已陆续奔赴各个产业基地。在皂角林里、在食用菌棚中、在茶园梯田上,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,以科技点亮希望。正如李启华在工作日志中所写:“把论文写在田野里,让成果结在农户家,这就是科技特派员的初心。”2025年的织金,正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深化实施,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全新篇章。(杨洁)

编辑:杨贇


    
上一篇:
下一篇:

相关信息